南海之帝为儵,北海之帝为忽,中央之帝为浑沌。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,浑沌待之甚善。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,曰:“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,此独无有,尝试凿之。”日凿一窍,七日而浑沌死。
庞朴先生认为这条记载不单是寓言,它保存了一条有关黄帝的古老神话,比其他文献记载都更加原始的神话。揆之以梵天降生神话,其内涵便明显了:儵、忽代表时间,由于时间之作用,中央之帝浑沌化生出四面及其七窍,而宇宙四方亦随之定立。
另外,闻一多先生在《天问疏证》中指出:“传说中禹事多与黄帝相混”,并举有五事为证。庞朴先生也认为,黄帝神话和鲧禹神话同出一源,或者本是一套神话,因不同的现实要求,演变成两个英雄系统了:
《山海经·海内经》说:“黄帝生骆明,骆明生白马,白马是为鲧。”《礼记·祭法》说:“夏后氏禘黄帝而郊鲧,祖颛顼而宗禹。”都肯定鲧禹为黄帝一系。仔细分析神话的结果,似乎更应肯定,他们根本是一人,是一个神话的不同演变。[253]
从韦陀神话的角度来看,作为整体大全的至上者显像是水神筏楼那,而又融摄密教创造大神梵天,于是水神和四面创造大神合而为一,犹如鲧禹和黄帝本来是一人,后来才分离为两个神话。古史辨派已经证明:禹的地位是西周中期建立起来的,尧舜是春秋后期起来的,黄帝之起更后。禹和洪水传说有关,所以得到后世的共同尊敬;尧舜之起显然是为的驾乎禹上,所以有禹父为尧臣并被杀之说。黄帝之说,又为着驾乎尧舜而上之。但从原始宗教的演化规律来看,越是后出的神灵反而越原始越秘密,那么黄帝应该比尧、舜、禹都要古老,而更加原始的则是浑沌,也就是太一,被后世误称为饕餮,反而被后世误解成了最大的凶神。《山海经》里的帝江、《左传》里的帝鸿氏之子浑敦,《神异经》里的浑沌,其实都源出原始浑沌大神,但却已经被说成是“好行凶德”的“丑类恶物”了。